|
由我院承擔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、巖土工程勘察、支護設計和檢測的西安國家版本館建成開館时间:2022-08-01 【原创】 阅读 建設國家版本館,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批準實施的重大文化工程,充分體現(xiàn)了我們黨傳承發(fā)展中華文化的高度自覺、汲取歷史智慧更好走向未來的歷史主動。西安國家版本館(中國國家版本館西安分館)南倚秦嶺,北望渭川,扎根三秦大地,以大氣磅礴的漢唐氣度,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中華版本資源集聚中心、西部區(qū)域中心和地方特色版本中心。作為中國國家版本館“一總三分”的分館,為我省增添了一座文化新地標,核心功能為典藏、展示、研究和交流,是中華文化賡續(xù)傳承的重要載體。 西安國家版本館位于秦嶺北麓圭峰山下,場地南北高差大,地貌屬秦嶺山前洪積扇,地質條件復雜。為確保高質量完成本項目巖土工程勘察設計等工作,我院黨委書記、院長燕建龍高度重視,組織成立了由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徐張建領銜、省勘察設計大師趙治海為骨干的技術團隊,要求全院從資金、技術和后勤等方面全力支持。從項目選址論證開始,我院承擔了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、巖土工程勘察、支護設計和地基、鋼結構檢測等工作內(nèi)容。 項目場地地質構造和地層結構復雜,抗震安全等級高,為確保工程抗震安全,技術人員在充分收集秦嶺北麓地質資料的基礎上多次深入現(xiàn)場進行地質調(diào)查和測繪,利用高密度電法、音頻大地電磁等工程物探技術,并布置120m深勘探鉆孔,詳細查明了山前斷裂的位置和分布;利用現(xiàn)場鉆探、深層平板載荷試驗、旁壓試驗、波速試驗、動探和標準貫入試驗等多種原位測試技術,并結合室內(nèi)試驗詳細查明了地基土物理力學性質,為工程抗震、地基基礎、邊坡支護等設計提供了可靠的設計參數(shù)。 項目場地沖溝發(fā)育,局部存在季節(jié)性上層滯水,水文地質條件復雜,水對支護結構安全影響大。為查明場地水文地質條件,在現(xiàn)場調(diào)查測繪基礎上進行了水文地質勘探,為防洪設計和邊坡防排水設計提供了可靠的設計依據(jù)和治理措施建議。 項目周邊永久邊坡高,最大高度48.3m。地下結構對邊坡支護結構變形要求嚴、支護結構要承擔裝飾荷載、支護施工對后續(xù)工序的影響等因素對支護結構選型提出了更高要求。為確保工期并節(jié)約工程造價,我院與主體設計單位緊密配合,反復溝通協(xié)調(diào),對不同地段邊坡采用不同的支護結構類型,高邊坡采用放坡結合樁錨支護結構,永久支護結構高度近20m。 我院全過程參與本工程建設,充分發(fā)揮了勘察設計綜合技術優(yōu)勢,為西安國家版本館的順利建成開館做出了貢獻。 |